悬吊理论:认为自钻式锚杆支护的作用是将巷道顶板较软弱岩层悬吊在上部坚硬稳定岩层上。
组合梁理论:认为当顶板岩层中存在没有稳固岩层的若干薄层状岩层时,通过锚杆的支护作用将这些岩层锁紧成一个较厚的岩层,由叠合梁变成组合梁,显著提高了岩梁抗弯曲能力并减少挠度。 紧固理论:认为在块状围岩中,锚杆可将巷道周围危岩彼此挤紧,从而加固成能承受载荷的整体结构。
压缩(组合)拱理论:认为在松软围岩中,各个锚杆形成的压应力圆维体交错重叠,形成一个连续的均匀压缩(组合)拱。
锚杆支护类型 按材料分类:木锚杆、竹锚杆、金属锚杆、树脂锚杆、快硬水泥锚杆。
按作用分类:端部锚固型锚杆、全长胶结型锚杆、摩擦型锚杆、长锚索等。 锚杆布置主要技术参数 “三径”合理匹配:锚杆、钻孔、药卷直径要合理匹配。煤巷钻孔宜采用ф28mm,不宜大于ф33mm;钻孔直径与锚杆直径之差应为4~10mm,最佳为5~6mm;当使用ф28mm钻孔直径和ф16~22mm螺纹钢锚杆时,药卷直径为ф23~25mm,当使用ф26mm和ф43mm钻孔时,应分别使用ф23mm和ф28mm树脂药卷。
自钻式锚杆长度:当顶板有坚硬岩层或塑性区,杆端应插入坚硬岩层 中或超出塑性区。如没有,宜使用全长锚固锚杆。
自钻式锚杆打入围岩发挥锚固作用部分的有效长度。一般按被支护体厚度确定。当围岩为层状时,锚固长度包括穿过松散层,并有一部分深入到坚固岩层中的总长度;非层状围岩,则据围岩松动圈范围确定。锚杆参数设计时,需对锚杆轴力分布等进行测量后进一步验证,并考虑锚固目的、硐室断面形状及围岩条件等。
自钻式锚杆长度是怎么确定的?
当顶板有坚硬岩层或者有塑性区,锚杆的端部应该插入坚硬的岩层中或超出塑性区,如没有坚硬岩石或塑性区过大,则宜采用全长锚固式锚杆。
锚杆强度:按屈服强度(бs)分为三类:普通锚杆,бs<340MPa(ф18mm钢材约8.6吨);高强锚杆,бs=340~600MPa(ф18mm钢材8.6~15吨);超高强锚杆,бs>600MPa。
锚杆间排距:一般应小于所选锚杆长度之半。 锚杆插入方向:与岩层面正交,最小角不小于75 度,层面不清与轮廓线垂直。
自钻式锚杆排列方式:方形、矩形和五花形。 锚固形式:端固和全锚。http://www.zkmgc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