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自进式管棚 应用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
锚杆支护技术除在地下工程、边坡工程、结构抗浮工程、深基坑工程中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外,在重力坝加固工程、桥梁工程以及抗倾覆、抗地震工程中也有了长足的进展。我国锚杆的发展,自1993 年至1999 年,据初步统计,仅边坡工程与深基坑工程,锚杆的年用量约为3 000 km~3 500 km
1. 2 标准化建设日趋完善
中国于1986 年颁发了国家标准GBJ 86285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1990 年颁发了CECS 22∶90 土层锚杆设计施工规范,2001 年,修订后的GB 500862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已经出台。锚杆支护标准化建设的逐步完善,对我国锚杆应用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 3 高承载力锚杆的应用稳步增长
近十年来,用于加固重力坝的锚杆的极限承载力、长度和锚固力的集中度均有稳步增长的趋势。国内石泉、李家峡等电站的混凝土重力坝相继采用承载力设计值为6 000 kN~10 000 kN 的预应力锚杆加固。李家峡电站在大坝加固中应用了承载力设计值为10 000 kN 的预应力锚杆。我国高承载力锚固体系的设计和施工开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自进式管棚现存的主要问题
(1) 锚杆各种作用效应的实现有赖于轴向承载能力的充分发挥,而全长锚固时锚杆中的最大轴力产生于锚杆中部区域的中性点,即最大轴力没有完全转化为对巷道围岩表面的托锚力,使围岩应力状态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2) 对锚固结构的变形机理及变形适应性的认识还很缺乏。对锚固体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机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准确。对锚杆支护的对象及任务的认识还不够明确与具体。
(3) 深部围岩所受地压大,围岩条件复杂,锚杆支护难度大。
(4) 现有锚杆支护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复杂条件下,尤其是全煤及软岩条件下巷道围岩支护设计的要求。
(5)自进式管棚支护结构与围岩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效果尚不清楚,即不同的锚杆支护结构在不同的围岩条件下将会起到什么样的支护效果还无法把握,尤其是对破碎及松动变形范围内的锚固体所能形成的平衡结构形式及其力学特性还缺乏较深入的研究。有关整体锚固结构的研究比较缺乏。http://www.zkmgcj.com/